当下,“低空经济”成了火热的名词。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,从物流配送到旅游观光,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,低空经济逐步走进大众视野。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(2024—2030年)》,其中提到,到2030年,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各领域,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,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。

  所谓“低空”,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,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。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,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,涉及低空飞行、航空旅游、支线客运、通航服务、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,是辐射带动效应强、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。有机构预计,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。低空经济赛道前景广阔,推动其发展时不我待。

  目前,在这一领域,我国已经有企业“跑”在前面。从全球市场占有率及产品化能力来看,以大疆为代表的中国民用无人机制造厂商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。此外,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加紧研发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,积极推动在景区等场景试点运用。应当看到,低空经济的市场足够大,产业链条上的各家公司都有“大展拳脚”的机会。随着技术和场景的完善,类似现在打车软件、支付软件等空中服务平台或许也将一一出现,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
  近年来,相关利好政策举措也不断出台。2021年2月份,低空经济被写入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;2024年1月1日起,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施行,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;2月1日,《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》正式实施……一系列举措表明,低空经济正迎来“政策风口”,未来会延展出全新产业链条,促进数字技术、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,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。

  让低空经济飞得更好更远,还有不少工作要做。比如,应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基础和配套设施。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低空领域行业标准体系,保障低空飞行的安全有序,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低空飞行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,以此促进产业绿色发展。对于行业新进者和准备入局者来说,如何在“低空经济生态圈”中找到合适的定位,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,控制成本并降低风险,也需要思考谋划。

  (年 巍 中国经济网供稿)